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谜语 成语谜语

雷海清_雷海青的简历

ysladmin 2024-05-02 人已围观

简介雷海清_雷海青的简历       最近有些忙碌,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大家聊一聊“雷海清”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1.第八十九回原文_翻译及赏析2.锦香

雷海清_雷海青的简历

       最近有些忙碌,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大家聊一聊“雷海清”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1.第八十九回原文_翻译及赏析

2.锦香亭的故事

3.王维 凝碧诗 赏析

4.王维曾在安禄山叛军中任职,后来唐肃宗为何没有追究?

5.王维著名的山水画有哪些王维的画诗配画

雷海清_雷海青的简历

第八十九回原文_翻译及赏析

       第八十九回

        褚人获

        唐明皇梦中见鬼 雷万春都下寻兄

        词曰:

        人衰鬼弄,魑魅公然来入梦。女貌男形,尔我相看前世身。

        难兄难弟,今日行踪彼此异。全节全忠,他日芳名彼此同。

        调寄“减字木兰花”

       

        大凡有德之人,无论男女与富贵贫贱,总皆为人所敬服,即鬼神亦无不钦仰,所谓德重鬼神钦敬是也。若无德可钦敬,徒恃此势位之尊崇以压制人,当其盛时,乘权握柄,作福作威,穷奢极欲,亦复洋洋志得意满,叱吒风云。及至时运衰微,禄命将终之日,不但众散亲离,人心背叛。即魑魅魍魉也都来了,生妖作怪,播弄着你,所谓人衰鬼弄人是也。惟有那忠贞节烈之人,不以盛衰易念。即或混迹于徘优技艺之中,厕身于行伍偏稗之列,而忠肝义胆天性生成,虽未即见之行事,要其志操,已足以塞天地而质诸鬼神,此等人甚不可多得,却又有时钟于一门,会于一家。如今且说玄宗,因安禄山攻陷陈留郡,张介然遇害报到京师,方知贼势甚猛,未易即能扑灭,召集朝臣共议其事,众论纷纷,并无良策。杨国忠前日故为大言,到那时也俯首无计。玄宗面渝群臣道:“朕在位已经五十载,心中久已要退闲去作便事,意欲传位于太子,只因水旱频仍,不欲以余灾遗累后人,故尔迟迟。今不意逆贼横发,朕当亲自统兵征讨之,使太子暂理国事,待寇乱既平,即行内禅,朕将高枕无忧矣!”送下溜御驾亲征,命太子监国。群臣莫敢进一言。杨国忠乃大吃了一惊,想道:“我向日屡次与李林甫朋谋,陷害东宫,太子心中好不怀恨。只碍著贵妃得宠,右相当朝,他还身处储位,未揽大权,故隐忍不发。今若秉国政,必将报怨,吾杨氏无瞧类矣!”当日朝罢,急回私宅,哭向其妻裴氏与韩、虢二夫人道:“吾等死期将至矣!”众夫人惊问其故。国忠道:“天子欲亲征讨,将使太子监国,行且禅位于太子。奈太子素恶于吾家,今一旦大权在手,我与姊妹都命在旦夕矣,如之奈何?”于是举家惊惶泣涕,都说道:“反不如秦国夫人先死之为幸也。”虢国夫人说道:“我等徒作楚囚,相对而泣,于事无益。不如同贵妃娘娘密计商议,若能劝止亲征,则监国禅位之说,自不行矣。”国忠说道:“此言极为有理,事不宜迟,烦两妹入宫计之。”两夫人即日命驾入宫,托言奉候贵妃娘娘,与贵妃相见,密启其事,告以国忠之言。杨妃大惊道:“此非可以从容缓言者!”乃脱去簪珥,口衔黄士,匍匐至御前,叩头哀泣。玄宗惊讶,亲自扶起问道:“妃子何故如此?”杨妃说道:“臣妾闻陛下将身亲临战阵,是亵万乘之尊,以当一将之任,虽运筹如神,决胜无疑。然兵凶战危,圣躬亲试凶危之事,六宫嫔御闻之,无不惊骇。况臣妾尤蒙恩宠,岂忍远离左右?自恨身为女子,不能随驾从征,情愿碎首阶前,欲效侯生之报信陵君耳!”说罢又伏地痛哭。玄宗大不胜情,命宫人掖之就坐,执手抚慰说道:“朕之欲亲征讨,原非得已之计,凯镟之日,当亦不远,妃子不须如此悲伤。”杨妃道:“臣妾想来,堂堂天朝,岂无一二良将,为国家殄灭小丑,何劳圣驾亲征?”正说间,恰好太子具手启,遣内侍来奏辞监国之命,力劝不必亲征,只须遣一大将或亲王督师出剿,自当成功。

        玄宗看了太子奏启,沉吟半晌道:“朕今竟传位于太子,听凭他亲征不亲征罢,我自与妃子退居别宫,安享余年何如?”杨妃闻言,愈加着惊,忙叩头奏道:“陛下去秋欲行内禅之事,既而中止,谓不忍以灾荒遗累太子也;今日何独忍以寇贼,遗累太子乎?陛下临御已久,将帅用命,还宜自揽大权,制胜于庙堂之上。传位之说,待徐议于事平之后,未为晚也。”。玄宗闻言点头道:“卿言亦颇是。”遂传旨停罢前诏,特命皇子荣王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副之,统兵出征。又欲与高力士为监军,力士叩头固辞,乃以内监边令诚为监军使。诏旨一下,杨贵妃方才放心,拭泪拜谢。当时玄宗命宫中宫人,为妃子整妆,且令官中排宴与妃子解闷。韩国、虢国二位夫人也都来见驾,一同赴席饮宴。后人有诗叹云:

        脱簪永巷称贤后,为欲君王戒色荒。

        今日阿环苦肉计,毁妆亦是学周姜。

        那日筵席之上,玄宗心欲安慰妃子。杨妃姊妹三人,又欲使玄宗天子开怀,真个是愁中取乐,互相劝饮。梨园子弟同宫女们,歌的歌,舞的舞。饮至半酣,兴致勃发。玄宗自击鼓,杨妃弹一回琵琶,吹一回玉笛,直饮全夜深方罢。两夫人辞别出宫,是夜玄宗与杨妃同寝,毕竟因心中有事,寤寐不安。朦胧之际,忽若己身在华清宫中,坐一榻上。杨妃坐于侧旁椅上,隐几而卧,其所吹玉笛悬挂于壁上。却见一个奇形怪状的魑魅,不知从何而至,一直来到杨妃身畔,就壁上取下那一枝玉衡按上口边,呜呜咽咽的吹将起来。玄宗大怒,待欲叱吒他,无奈喉间一时哽塞,声唤不出。那个鬼竟公然不惧,把笛儿吹罢,对着杨妃嬉笑跳舞。玄宗欲自起来逐之,身子再立不起。回顾左右,又不见一个侍从。看杨妃时,只是伏在桌上,睡着不醒。恍惚间,见那伏在桌上的却不是杨妃,却是一个头戴冲天巾、身穿滚龙袍的人,宛然是个一朝天子模样,但不见他面庞。那鬼尚在跳舞不休,看看跳舞到自己身前,忽然他手执著一圆明镜把玄宗一照。玄宗自己一照,却是个女子,头挽乌云,身披绣袄,十分美丽,心中大惊。正疑骇间,只见空中跳下一个黑大汉来。你道他怎生打扮,怎生面貌?

        头上元冠翅曲,腰间角带围圆。黑袍短窄皂靴尖,执笏还兼佩剑。 眼竖交睁豹目,鬓蓬连线虬髯。专除邪祟治终南,魑魅逢之丧胆。

        那黑大汉,把这跳舞的鬼只一喝,这鬼登时缩做一团,被这黑大汉一把题在手中,好像做捉鸡的一般。玄宗急问道:“卿是何官?”黑大汉鞠躬应道:“臣乃终南不第进士钟尴是也。生平正直,死而为神,奉上帝命令治终南山,专除鬼祟。凡鬼有作祟人间者,臣皆得啖之。此鬼敢于乘虚惊驾,臣特来为陛下驱除。”言讫,伸著两手,把那个鬼的双眼挖出,纳入口中吃了,倒题着他的两脚,腾空而去。玄宗天子悚然惊醒,却是一场大梦,凝神半晌,方才清楚。

        那时杨妃从睡梦中惊悸而寤,口里犹作咿哑之声。玄宗搂着便问道:“阿环为甚不安么?”杨妃定了一回,方才答说道:“我梦中见一鬼魅从宫后而来,对着我跳舞,旁有一美貌女子,摇手止之,鬼只是不理。他却口口声声称我陛下,我不敢应他,他便把一条白带儿扑面的丢来,就兜在我颈项上,因此惊魔。”玄宗听说,便也把自己所梦的述了一遍,杨妃咄咄称怪。玄宗宽解道:“总因连日心绪不佳,所以梦寐不安,不足为异。但我所梦钟尴之神甚奇,不知终南果有其人否?”杨妃道:“梦境虽不足凭,只是如何女变为男,男变为女;又怎生我梦中,也见一女子,也恰梦见那鬼,呼我为陛下,这事可不作怪么?”玄宗戏道:“我和你恩爱异常,愿不分你我,男女易形,亦鸾颠凤倒之意耳!”说罢大家都笑起来。看官,你可知杨贵妃本是隋炀帝的后身,玄宗本是贵儿再世。梦中所见的,乃其本来面目。此亦因时运向衰,鬼来弄人,故有此梦。正是:

        时衰气不旺,梦中鬼无状。

        帝妃互相形,现出本来相。

        次日玄宗临朝,传旨问:“在朝诸臣,可知终南有已故不第进士,姓钟名尴字么?”文班中,只见给事中王维出班奏曰:“臣维向曾侨居终南,因终南有进士钟馗于高祖武德皇帝年间,为应举不第,以头触石而死,故时人怜之,陈请于官,假袍笏以殉葬之。嗣后颇著灵异,至今终南人奉之如神明。”玄宗闻奏,一发惊异,遂宣召那最善图画的吴道子来,当面告以梦中所见钟馗之形像,使画一图,传为真像,特追赐袍饬,兼赐钟馗状元及第。又因杨妃梦鬼后宫从而来,遂命以钟馗之像,永镇后宰门。如昔年太宗皇帝,画尉迟敬德、秦叔宝之像于宫门的故事一样。至今人家后门上,都贴钟馗画像,自此始也。又时人至今呼之为钟状元。正是:

        当年秦尉两将军,曾为文皇辟邪秽。

        今日还看钟状元,前门后户遥相对。

        玄宗因画钟馗之像,想起昔年太宗画秦叔宝、尉迟敬德二人之像,喟然说道:“我梦中的鬼魅,得钟馗治之,那天下的寇贼,未知何人可治?安得再有尉迟敬德、秦叔宝这般人材,与我国家扶危定乱?”因忽然相思著秦叔宝的玄孙秦国模、秦国桢兄弟二人:“当年他兄弟曾上疏谏我,不宜过宠安禄山,极是好话。我那时不惟不听他,反加废斥,由此思之,诚为大错,还该复用他为是。”遂以手敕谕中书省起复原任翰林承旨秦国模、秦国桢仍以原官入朝供职。

        却说那秦氏兄弟两个人,自遭废斥,即屏居郊外,杜门不出。间有朋友过访,或杯酒叙情,或吟诗遣兴,绝口不谈及朝政。国桢有时私念起那当初集庆坊所遇的美人,却怕哥哥嗔怪,只是不敢出诸口。也有时到那里经过,密为访问,并无讯息。那美人也不知何故,竟不复来寻访。忽然一日,有一个通家旧朋友,款门而来,姓南名霁云,排行第八,魏州人氏。其为人慷慨有志节,精于骑射,勇略过人。他祖上也是个军官出身,与秦叔宝有交,因此他与国模兄弟是通家世交,投契之友。幼年间,也随着祖父来过两次,数年以来踪迹疏阔,那日忽轻装策马而来。秦氏兄弟十分欢喜,接着叙礼罢,各道寒暄。秦国模道:“南兄久不相晤,愚兄弟时刻思念,今日甚风吹得到此?”南霁云说道:“小弟自祖父背弃,一身沦落不偶,无所依托,行踪靡定。前者弟闻贤昆仲高发,方为雀跃,随又闻得仕途不利,暂时受屈,然直声着闻,天下不胜钦仰。今日小弟偶而浪游来京,得一快叙,实为欣幸。”秦国模道:“以兄之英勇才略,当必有遇合,但斯世直道难容,宜乎所如不偶。今日未审我只欲何所图?”霁云道:“原任高要尉许远,是弟父辈相知,其人深沉有智,节义自矢,他有一契友是南阳人,姓张名巡,博学多才,深通战阵之法;开元中举进士,先为清河县尹,改调真源,许公欲使弟往投之。今闻其朝觐来京,故此特来访他。”秦国桢道:“张、许二公,是世间奇男子,愚兄弟亦久闻其名。”秦国模道:“吾闻张巡乃文武全才,更有一奇处,人不可及:任你千万人,一经他目,即能认其面貌,记其姓名,终身不忘,真奇士也。那许远乃许敬宗之后人,不意许敬宗却有此贤子孙,此真能盖前人之愆者。”霁云道:“弟尚未得见张公,至于许公之才品,弟深知之久矣,真可为国家有用之人,惜尚未见其大用耳?”国模道:“兄今因许公而识张公,自然声气相投,定行见用于世,各著功名,可胜欣贺。”国桢道:“难得南兄到此,路途辛苦,且在舍下休息几日,然后往见张公未迟。”当下置酒款待,互叙阔情,共谈心事。

        正饮酒间,忽闻家人传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举兵造反,有飞驿报到京中来了。秦氏兄弟拍案而起说道:“吾久知此贼,必怀反叛,况有权奸多方以激之,安得不遽至于此耶!”霁云拍著胸前说道:“天下方乱,非我辈燕息之时,我这一腔热血须有处洒了!却明日便当往候张公,与议国家大事,不可迟缓。”当夜无话。

        次日早膳饭罢,即写下名帖,怀着许远的书信,骑马入京城。访至张巡寓所问时,原来他已升为雍邱防御使,于数日前出京上任去了。霁云乘兴而来,败兴而返,怏怏的带马出城,想道:“我如今便须别了秦氏兄弟,赶到雍邱去,虽承主人情重,未忍即别;然却不可逗留误事。”一头想,一头行,不觉已到秦宅门首。才待下马,只见一个汉子,头戴大帽,身穿短袍,策著马趱行前来。看他雄赳赳甚有气概,霁云只道是个传边报的军官,勒著马等他。行到面前,举首问道:“尊官可是传报的军官么?范阳的乱信如何?”那汉见问,也勒住马把霁云上下一看,见他一表非俗,遂不敢怠慢,亦拱手答道:“在下是从潞州来,要入京访一个人。路途间闻人传说范阳反乱,甚为惊疑。尊官从京中出来,必知确报,正欲动问。”霁云道:“在下也是来访友的,昨日才到;初闻乱信,尚未知其详。如今因所访之友不遇,来此别了居停主人,要往雍邱地方走走,不知这一路可好往哩?”那汉道:“贵寓在何处?主人是谁?”霁云指道:“就是这里秦府。”那汉举目一看,只见门前有钦赐的兄弟状元匾额,便问道:“这兄弟状元可是秦叔宝公的后人,因直言谏君罢官闲住的么?”霁云道:“正是。这兄弟两个,一名国模,一名国桢的了。”一面说,一面下马。那汉也连忙下马施礼道:“在下久慕此二公之名,恨无识面,今岂可过门不入?敢烦尊公,引我一见何如?只是造次得狠,不及具柬了。”霁云道:“二公之为人,慷慨好客,尊官便与相见何妨,不须具柬。”

        那汉大喜,遂各问了姓名,一同入内,见了秦氏兄弟,叙礼毕,就相邀坐。霁云备述了访张公不遇而返,门首邂逅此兄,说起贤昆仲大名,十分仰敬,特来晋谒。二秦逡巡逊谢,动问尊客姓名居处。那汉道:“在下姓雷名万春,涿州人氏,从小也学读几行书,求名不就,弃文习武。颇不自揣,常思为国家效微力,争奈未遇其时。今因访亲特来到此,幸遇这一位南尊官,得谒贤昆仲两先生,足慰生平仰慕之意。”霁云与二秦,见他言词慷慨,气概豪爽,甚相钦敬,因问:“雷兄来访何人?”万春道:“要访那乐部中雷海清。”霁云听说,怫然不悦道:“那雷海清不过是梨园乐部的班头,徘优之辈,兄何故还来访他,难道兄要屈节贱工耶?以为谋进身之地,似乎不可。”万春笑道:“非敢谋进身之地,因他是在下的胞兄,久不相见,故特来一候耳。”霁云道:“原来如此,在下失言了。”秦国模说道:“令兄我也常见过,看他虽屈身乐部,大有忠君爱主之心,实与济辈不同,南兄也不可轻量人物。”万春因问“南兄,你说访张公不遇,是那个张公?”霁云道:“是新任雍邱防御使张巡是也。”雷万春说道:“此公是当今一奇人,兄与他是旧相知么?”霁云道:“尚未识面,因前高要尉许公名远的荐引来此。”万春道:“许公亦奇人也。兄与此两奇人相周镟,定然也是个奇人。今即欲去雍邱,投张公麾下么?”霁云道:“今禄山反乱,势必猖狂,吾将投张公共图讨贼之事。”雷万春慨然说道:“尊尼之意,正与鄙意相合,倘蒙不弃,愿随侍同行。”秦国桢说道:“二兄既有同志,便可结盟,拜为异姓兄弟,共图戮力皇家。”南、雷二人大喜,遂大家下了四拜,结为生死之交,誓同报国,患难相扶,各无二心。正是:

        为寻同胞兄,得结同心支。

        笃友爱兄人,事君心不苟。

        当下秦氏兄弟设席相待。万春道:“南兄且暂住此一两日,待小弟入城去见过家兄,随即同行。”霁云道:“方才秦先生说,令兄亦非等闲人,弟正欲与令兄一会。今晚且都住此,明日我同兄入城,拜见令兄一会何如?”雷万春应诺。

        至次日早晨,用过点心,二人一齐骑马进城,来到雷海清住宅,下了马。万春先入宅内,拜见了哥哥,随同海清出来迎迓霁云到宅内,叙礼而坐。万春略说了些家事,并述在秦家结交南霁云,要同往雍邱之意。海清欢喜,向霁云拱手道:“秦家两状元是正人君子,尊官和他两个相契,自非凡品。舍弟得与尊官作伴,实为万幸。”霁云逊谢道:“此是令弟谬爱,量小子有何才能。”海清对着万春道:“贤弟你听我说:我做哥哥的,虽然屈身徘优之列,却多蒙圣上恩宠,只指望天下无事,天子永享太平之福。谁知安禄山这个逆贼,大负圣恩,称兵谋反,闻其势甚猖獗,以诛杨右相为辞。那知这个杨右相,却一味大言欺君,全无定乱安邦之策,将来国家祸患,不知伊于胡底。我既身受君恩,朝夕盘桓,自当拼得捐躯图报。贤弟素有壮志,且自勇略胜人,今又幸得与南官人交契,同往投张公,自可相与有成,实当竭力报国。从今以后,我自守我的分,你自尽你的忠,你自今不必以我为念。”说罢泪下如雨,万春也挥泪不止。霁云在旁,慨然叹息不止。海清着人取出酒肴,满酌三杯,随即起身说道:“我逐日在内庭供奉,无暇久叙,国家多事,正英雄建功立节之时也,不必作儿女留恋之态了。”遂将一包金银,赠为路费,大家各自洒泪而别。霁云嗟叹道:“雷兄,你昆仲二人,真乃难兄难弟,我昨日狂言唐突,正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矣!”当日二人同回至秦家,兄弟又置酒相待。毕后便束装起行,秦氏兄弟送至十里长亭,又饮酒饯别,各赠烬仪。二人别了主人,自取路径,直往雍邱去了。

        且说秦国模、秦国桢二人,自闻安禄山反信,甚为朝廷担忧,两个人日夕私议征讨之策。后又闻官军失利,地方不守,十分忿怒,意欲上疏条陈便宜。又想不在其位,不当多言取咎。正踌躇间,恰奉特旨降下,起复秦氏兄弟二人原官。中书省行下文书来,秦国模、秦国桢兄弟二人拜恩受命,即日入朝,面君谢恩。正是:

        只因梦中一进士,顿起林间两状元。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

锦香亭的故事

       1. 文言文董允传的翻译

        董允,字休昭,是掌军中郎将董和的儿子。先主(刘备)立太子,董允被选为太子舍人,又改任太子洗马。后主(刘禅)继位后,董允升任黄门侍郎。

        丞相诸葛亮将要北征魏国,驻军汉中,考虑到后主年纪幼小,难以辨别是非曲直;因为董允心性公正,眼光明亮,想把宫廷内府的事务交由他负责。诸葛亮给后主上奏疏说:“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是先帝简选提拔起来留给陛下的。至于权衡取舍,规划补益,毫无保留地向陛下进献忠言,都是他们的责任。我认为,宫中的事务,不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就一定能够弥补失误和疏漏,得到更大的收益。如果没有听到劝勉陛下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董允等人,以表明他们的怠慢失职。”不久,诸葛亮请费祎作参军,将董允升任侍中,兼任虎贲中郎将,统领皇宫的宿卫亲兵。郭攸之性情向来平和温顺,只是凑数的官员而已。进献忠言采纳意见的任务,都由董允一人承担了。

        董允处理政事注意制定防范措施,克尽匡正扶救的职责。后主刘禅常常想要挑选美女充实后宫,董允认为古代天子的后妃之数不超过十二人,现在后主的嫔妃美女已经充备,不应该再增加,就始终坚持,不答应选取美女之事。后主刘禅越发畏惧害怕他。尚书令蒋琬兼任益州刺史,上疏推荐费祎和董允,又上表说:“董允在宫内侍奉多年,辅佐襄助王室,应该赐予他爵位和封地,来褒奖他的辛劳和功勋。”董允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后主逐渐长大,宠爱宦官黄皓。黄皓善于阿谀逢迎,机敏狡黠,想要取悦后主,求得进身。董允时常对上正颜厉色地匡正后主,对下则多次斥责黄皓。黄皓害怕董允,不敢胡作非为。一直到董允去世,黄皓的职位没有超过黄门丞。

        董允曾与尚书令费祎、中典军胡济等人相约出游宴饮,车马已经准备停当,担任郎中的襄阳人董恢前来拜访董允,表示敬意。董恢年纪轻轻,官职卑微,看见董允停止外出接待他,踟蹰不安,请求离去。董允不答应,说:“本来我之所以要出游,就是要和志趣相投的人一起游玩畅谈。现在您已经屈尊(来到我家),正要好好说说阔别多日蕴积的思念之情。舍弃这样的交谈,去赴那个宴会,不是我原来(做这事)的意图。”于是让人解下驾车的马匹,费祎等人也都停了车马,不再出去游玩了。董允遵守正道,礼贤下士,行事大都是这种样子。

        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董允被加封为辅国将军。延熙七年(244),以侍中身份暂理尚书令职务,做大将军费祎的副手。延熙九年,董允去世。

       

2. "李义琰,魏州昌乐人,其先出陇西望姓

        我自己组织的答案,可能有不合适的地方,但聊胜于无.

        李义琰是魏州昌乐人,他的先辈是陇西的名门望族。考中进士,递补为太原尉。李绩是(太原)都督,他手下属僚官吏惧怕他的威势,唯独李义琰敢于当廷(与他)争辨是非曲直,李绩对他很是敬重。李义琰升为白水县令,负有能吏之名,(被朝廷)提拔为司刑员外郎。李义琰身体魁梧长相英俊,学识广博,有智谋有见识。循例升为中书郎。上元年间,晋升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任太子右庶子。唐高宗想让武后(武则天)执掌国家政权,李义琰与郝处俊力争,事情才得以平息。章怀太子被废弃时,大赦宫臣的罪行,太子庶子薛元超等人都(高兴得)手舞足蹈,唯独李义琰因认为自己有错而哭泣,王公大臣们都认为他有忠义之心。每当皇帝召见问事,李义琰定然鲠直切峻而不回答。李义琰宅院没有正堂屋(?),他的弟弟李义琎为他买来建厅堂的木材送给他。李义琰说:“皇上让我做相国,我自己尚且惭愧(认为自己不合格),更何况要营造华美的屋宇呢,这是加速我的祸患,哪里是爱我呢?”李义琎说:“凡是出仕为官仅做县丞廷尉级(小官)的,尚且推崇府第高舍,兄长您官位那么高,怎么可以逼迫下属呢(意思是你不盖,你的手下怎么办呢)?”李义琰回答说:“不是这样。事情难以全都遂愿,事物从来不可能两样都兴盛。我为官已经地位高贵,又扩大我的住房,如果没有美德,必定受到灾殃。”最终也没有答应(建房事)。后来那木材年久腐朽,就被丢弃了。

3. 翻译汪藻的《郭永传》,(文言文)

        郭永学识渊博,广泛地通晓古今世事,有了钱就去买书来读,家中藏书有万余卷之多,能依据事情写文章,都可以把它写下来,并不追求别人知道。

        见到古代那些树立名声、节操的人,没有不感到慨然叹息的,合起书本,整日如此,并且特别仰慕颜真卿的为人。喜欢当面指责人的过错,不会在背面说别人的坏话;听到别人有细小的善举,一定赞叹不已,称自己比不上人家。

        杜充任大名太守时,名望很高,郭永曾经谋划了数条计策来拜见他,后来有一天问他对计策的看法,杜充说:“还没有读。”郭永数落他说:“人有志向却没有才学,喜好名声却丢掉了实学,骄傲自负而得的虚名,用这来担当大任,很少有不失败的,您足以担当治理的重任吗?”杜充十分惭愧。

        靖康元年冬天,金人再次进犯京师,内外阻绝,有人把两宫被掳的消息告诉郭永,郭永伏地号哭。家人带他回家后,他绝食数日,后听说大元帅府的文书到了,才勉强吃了一顿饭,他的忠孝原来都出于他的本性。

4. 罗绍威 文言文全篇翻译

        罗绍威,魏州贵乡人。

        父亲罗弘信,本名罗宗弁,开头做马牧监,服事节度使乐彦贞。光启末年,乐彦贞的儿子乐从训骄横太盛,招聚兵马,想诛灭魏州牙军。

        牙军大怒,聚集呐喊攻打他,乐从训出逃据守相州。牙军废除乐彦贞,囚禁在龙兴寺,逼着要他做僧人,不久便杀死了他,推举小校赵文建任留后。

        此前,罗弘信自己说,在居住的地方遇见一位白胡须的老头,对他说:“你将成为一方土地的主人。”这样做梦遇见了两次,内心觉得怪异。

        不久赵文建与军心不协,牙军们相聚呼喊说“:谁愿做节度使?”罗弘信立即应声回答说“:白须老头早就告诉我,可以做你们的君长。”唐朝文德元年(888)四月,牙军们推举罗弘信为魏州留后。

        朝廷闻讯,就正式授给他节旄。 乾宁年间,太祖急攻兖州、郓州,朱王宣向太原求援,这时李克用派大将李存信领兵前往赴援,向魏州借用道路,屯驻在莘县。

        李存信带兵没有法度,不断征取魏州的牛马,罗弘信对此不平。太祖乘机派使者对罗弘信说“:太原晋人志在吞并河朔,当回师之日,贵道就很可忧虑了。”

        罗弘信便感到害怕,于是与太祖结好,又出兵三万人攻打李存信,打败了他。不久,李克用领兵攻打魏州,扎营于观音门外,魏州所属城邑多被晋军攻占。

        太祖派葛从周援救罗弘信,在洹水与晋军交战,活捉了李克用的儿子落落献上,太祖令将落落送给罗弘信,罗弘信杀了他,晋军才退。这时太祖正在图取兖州、郓州,担心罗弘信背离自己,每年岁时节日都送给他财物,必定言辞谦卑、礼物丰盛。

        罗弘信每有回礼,太祖必当着魏州使者的面朝北方拜揖而接受,说:“六兄是比我年纪大一倍的兄长,兄弟之邦,哪能用通常邻邦的礼仪看待。”所以罗弘信以为太祖很看得起自己。

        后来罗弘信历官至检校太尉,被封为临清王。光化元年(898)八月,在任上去世。

        罗绍威继承父亲的职位自称魏州留后,朝廷也就顺便任命他,接着正式授与他旄节斧钺,加封为检校太尉、兼侍中,封为长沙郡王。唐昭宗东迁洛阳,太祖命各道营修洛邑,罗绍威单独营修太庙,诏令加封他为守侍中,进封为邺王。

        当初,至德年间,田承嗣**占据相、魏、澶、博、卫、贝等六州,招募军中子弟,安置在部下,称为“牙军”,都供给丰厚的赏赐,使牙军不胜骄宠。年代久远,父子相承,亲戚党徒交结牢固,那凶暴的人,强取豪夺,违犯法令,官员不能制止。

        牙军们随便变换主帅,就像儿戏,从田氏以后,近二百年,主帅的废立,全出于牙军之手,如史宪诚、何全白皋、韩君雄、乐彦贞,都是他们拥立的,对他们的优待奖赏稍不如意,就全家被诛。罗绍威苦于牙军以往形成的弊病,虽以财货收买姑息迁就,但内心不满他们。

        罗绍威继承父职的第二年正月,幽州刘仁恭拥兵十万图谋扰乱河朔,进攻占领贝州,长驱直攻魏州。罗绍威向太祖求援,太祖派李思安援助他,屯驻在洹水,葛从周自邢州、氵名州领军进入魏州,燕军将领刘守文、单可及与太祖的军队在内黄交战,燕军大败,太祖的军队乘胜追击。

        遇上葛从周也出军掩击,又打败燕军。斩首三万余级。

        三年,罗绍威派使者与太祖会合军队,一同进攻沧州以回报太祖。从此罗绍威感念太祖援助之恩,深为仰慕并依附于他。

        罗绍威眼见唐朝国运衰落,群雄交相作乱,太祖兵力强于天下,知道他必定有受禅代帝的意图,所以全心全意依附交结他,成就他的事业,又经常担心牙军发生变乱,内心不安。天..初年,州城的地面无故下陷,不久小校李公亻全谋变,罗绍威更加害怕,于是定计除掉牙军,派使者告诉太祖请求他做外援。

        太祖答应了他,派李思安会同魏博镇军队再次攻打沧州。在这以前,安阳公主在魏州去世,太祖乘机派遣长直军校马嗣勋挑选士兵一千人,将兵器藏在巨大的口袋中,用肩舆抬入魏州,说是赞助安阳公主的葬事。

        天..三年(906)正月五日,太祖亲自领军渡过黄河,声称到沧州、景州视察行营,牙军很怀疑他的行动。这月十六日,罗绍威率领数百家奴门客与马嗣勋共同攻打牙军,当时住在牙城的一千多牙军,到天亮时全被诛杀,共八千家,都被灭了族,州城为之一空。

        第二天,太祖从内黄奔到邺州。当时魏军二万,正与朝廷军队一同包围沧州,听到魏州城中发生事变,魏军于是拥着大将史仁遇固守高唐,六州之内,皆为劲敌,太祖派众将分兵征讨他们,半年才平定。

        从此罗绍威虽然清除了逼迫自己的牙军,然而立刻又后悔削弱了自己的力量。 不到几个月,又发生浮阳战役,罗绍威飞车馈送运输军需,从邺都到长芦五百里,车轨交叠,不绝于路。

        又在魏州建立元帅府,沿路设置亭候,供应牲牢、酒备、军幕、什器,太祖上下全军几十万人,所用军需都不缺少。到太祖从长芦回来,再次经过魏州时,罗绍威乘机对太祖说“:..州、岐下、太原终有狂妄诡密的意图,各以复兴唐朝王室为名,大王应当自己夺取国家政权,以断绝别人的企图,上天赐与的而不要,是古人就非议的。”

        太祖深深感谢他。到太祖登帝位,加封罗绍威为守太傅、兼中书令,赐与扶天启运竭节功臣名号。

        御驾将进洛阳时,罗绍威奉诏令重修五凤楼、朝元殿,巨大的木材和精巧的工匠都非当时所有,而建筑忽然。

5. 游仲鸿文言文翻译及习题答案

        译文资料供参考: 游仲鸿(1138-1215),字子正,谥为忠,南充人。

        1175年(孝宗淳熙二年)进士第,官犍为主簿,被总赋李昌图看中,荐给赵汝愚作制置司干办工事。赵汝愚也器重他,称他是"直谅多闻"之士。

        赵汝愚回朝作相后,游仲鸿也被交章推荐入朝,官监登闻鼓院。赵汝愚受打击出朝后,游回川作过利州路转运判、提点刑狱。

        可见,游仲鸿在京的官不到部长级,在地方上也只做到路一级的部门之官?quot;大拜"和"参知政事"之说,纯属子虚乌有。 游似(亦写侣)(?-1252),字景仁,号克斋,谥清献,赠少师。

        他勤奋好学,师事刘光祖。1221年(宋宁宗嘉定十四年)中进士,官大理司直。

        1239年(理宗嘉熙三年)拜端明殿学士,签枢密院事,封南充县伯,同年八月拜参知政事。1245年(淳[礻右]五年)拜右丞相。

        游似的官运超过乃父,从拜端明殿学士到拜右相封国公死,都一直在"宰执"的位置上。游似高官后定居今浙江德清县新市镇,那里曾有他的祠。

        游氏父子的政绩。游仲鸿的官阶虽不及儿子的高,但他的胆识和办事气魄则远在儿子之上。

        他在任制置司干办工事时,宜宾一带的董蛮部内侵到犍为,并俘获了一些宋人。宋准备派兵进击,游仲鸿自请单独前去处理。

        他去问明衅端后,叫董部放还俘虏,宋即照付马价,一场干戈就这样化为玉帛。游仲鸿受降而归,从此名声大起,被成都帅杨辅调为幕僚。

        他向杨辅提出,用将要淘汰的士兵去耕种。这样既安置了将要退役的士兵,减少人民的赋税,又利用了荒废的土地,真是"一石三鸟"。

        绍熙四年入朝,正是韩 胃排斥理学、打击赵汝愚的时候。首相留正、理学家朱熹、谏官黄度都离开了朝廷。

        游仲鸿愤然上疏道:"陛下宅忧之时,御批数出不由中书;前日宰相留正之去,去不以礼;谏官黄度之去,去不以正;近臣朱熹之去,复去不以道。自古未有舍宰相、谏官、讲官而能自为聪明者也。

        愿极还熹,勿使小人得志,以养成祸乱"他敢于这样逆鳞犯颜,予头直指宁宗和韩 胃,确非常人所能为。 自"庆元党禁"起,他被列入党人受到打击,回川在宣抚司任职,又常忤宣抚副使吴曦。

        吴曦叛时他已回到南充,宣抚司的幕官薛绂也来到南充,宣抚使程松也来南充,总赋刘崇之也到南充来。游仲鸿指着案上书有"开禧丁卯正月游某死"的册子向薛绂说:我已向家里人说好,"曦逼我死,即填其日"。

        游仲鸿又向薛绂说:我已写信劝杨辅讨贼,杨辅不用我议。如程松肯用我议,我用积俸二万缗犒兵,护送他到成都。

        结果,程松不顾而去。游仲鸿又遣子游似,将讨贼之义说刘崇之,崇之也不听。

        这说明游仲鸿有过人的胆识,才有上述的主张与活动。如当时的游仲鸿有路以上地方大员的权位,那讨吴曦的大功,就不属于安丙和杨巨源了。

        游似从中进士起,一直官运亨通,做到右相封国公,没有受过挫折。其间,除了跟理宗讲心学、论王道、劝其亲儒从谏、敬畏检身、节用致爱、选贤共理外,则没有什么特异的政绩可言。

        但游似在朝期间,正是南宋中兴,理宗求治,确立理学地位时间。一些贤才及受党禁打击和影响人员多被引用到朝里来了,如范钟、真德秀、魏了翁、赵葵、余[王介]等,均是这个时期入朝和受职的。

        所以游似被人称为朝中正士,被杨升庵评为南宋"蜀中四贤相"之一。 游氏父子开南充性理之端。

        理学起于北宋,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哲体学系。游仲鸿入朝,一面佐赵汝愚定策,一则"常从朱子讲学"。

        游仲鸿因此接受了朱熹理学的思想观点,朱熹还称游仲鸿是蜀中奇士。当朱熹被斥出朝时,他上书反对,要求"极还"朱熹。

        后来,把游仲鸿列入"伪学",受到打击。死后,刘光祖表其墓道日:"呜呼!庆元党人游公之墓。

        " 游似的学术观点不但受其父和他老师刘光祖的影响,还受到理学功臣魏了翁的影响。魏在潼川(今三台)做官时,即邀游似去研究性理之学。

        游似说:"嘉定十四载(1221),余方家居。公致之潼川郡斋,同诸友读易,偏考旧说,切磋究之。

        "这年游似中进士,开始在朝为官。第二年魏了翁也被召入朝,他们关系更好,用游似的话说:"常过余语"。

        他对魏"第在外而心服是寄不为外,在内而情意不亲不为内"的讲解是"击节称叹"(拍掌叫好)。可见,游似在理学上是以受魏了翁的影响为大。

        所以游似同皇帝论理讲治时,就充分体现了以心为主的理学。游似在权兼礼部侍朗时上疏说:"欲尽事天之礼,当尽敬天之心,心存则政事必适其宜,言动必当其理,雨 循其序,夷夏必安其生。

        "当游似官史部尚书入侍经幄、皇帝问治时,游似说:"人主一念之烈,足以旋乾转坤,……一念有时间断,则无以挽回天下之大势。"游似的论述是紧紧抓着心、念不放,把它当成万能的东西,这既反映了他的理学思想,也反映了魏了翁的主观唯心的理学思想。

        我们知道,魏了翁的理学思想来于李燔,李燔是朱熹的学生。朱熹-李燔-魏了翁-游似,这条线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嘉庆版《南充县志·外纪》说:"南充游忠公,常从朱文公(熹)讲学,深明性理,迄今县中颇得其传,盖自游氏父子云。"《杂识志》又说:"宋高宗南渡后,中原文献。

王维 凝碧诗 赏析

       唐天宝年间开科取士,各路贡士,纷纷来到长安应举。中间有一士子,姓钟名景期,字琴仙,为武陵人氏,父亲钟秀,睿宗朝官拜功曹,只有景期一子。景期自幼聪明,读书过目不忘,七岁就能做诗。到得长成,无书不览,五经诸子百家,尽皆通透,十六岁就补贡士。钟景期生得极其俊雅,“丰神绰约,态度风流。粉面不须傅粉,朱唇何必涂朱。气欲凌云,疑是潘安复见;美如冠玉,宛同卫?重生。双眸炯炯似寒晶,十指纤纤若春笋。下笔成文,会晓胸藏锦锈;出言惊座,方知满腹经纶。”父亲要与他选择亲事,他再三阻挡,“自己时常想:‘天下有个才子,必要一个佳人作对。父亲择亲,不是惑于媒妁,定是拘了门楣,那家女儿的媸妍好歹那能知道?倘然造次成了亲事,娶来却是平常女子,退又退不得,这终身大事,如何了得?’执了这个念头,决意不要父母替他择婚,心里只想要自己去寻觅,靠着天缘,遇着个有不世出的佳人,方遂得平生之愿。因此蹉跎数载,父母也不去强他。”

       这年,景期入京应试,试毕,散步误入御史葛太古家花园,“走尽了廊,转进去,是一座亭子。亭中一匾,上有‘锦香亭’三字,落着李白的款。中间挂着名人诗画,古鼎商彝,说不尽摆设的精致。”又看到十数个丫鬓,簇拥着一位美人,走将出来。“这美人轻移莲步,走到画栏边的一个古青瓷墩上坐下,那些丫环们,都四散走在庭中。有的去采花朵儿插戴;有的去扑蝴蝶儿耍子;有的在荼コ架边撞乱了鬓丝;有的要斗百草,有的去看金鱼。”待众美人走后,景期从隐藏之处转出,拾得诗帕一方,上有感春绝句一首:“帘幕低垂掩洞房,绿窗寂寞锁流光;近来情绪浑萧索,春色依依上海棠。”下署“明霞漫题”。经旧日书童冯云指点,乃知明霞即葛御史之女葛明霞,且生得美艳动人,“就是当今皇帝宠的杨贵妃娘娘,若是走来比并,只怕也不相上下。又女工针黹、琴棋书画、吟诗作赋般般都会。”遂暗生倾慕之心,和诗一首于帕上,“不许游蜂窥绣房,朱栏屈曲锁春光;黄鹂久住不飞去,为爱娇红恋海棠。”

       第二天景期再度入园,经丫头红于,还帕传诗。“明霞展开绫帕,把景期和的诗来再三玩味,赞道:‘好诗好诗!果然清新俊逸。我想具此才情,必非俗子。’想了一会,把帕儿卷起藏好。立起身来,在简囊内又取出一幅绫帕来,摊在桌上。磨着墨,蘸着笔,又挥了一首诗在上面。”两人一唱一和,感情渐笃,约于锦香亭相会,私订婚约。正待叙情,恰巧葛御史在花园宴请李白,撞破了一天好事。钟景期慌忙中误入隔壁虢国夫人府,被留在府中寻欢。“虢国夫人酒兴勃发,春心荡漾,立起身来,向景期微微笑道:‘今夜与卿此会,洵非偶然,如此良宵,岂堪虚度乎?’景期道:‘盛蒙雅爱,只恐蒲姿柳质,难陪玉叶金枝。’夫人又笑道:‘何必如此过谦。’景期此时,也是心痒魂飞,见夫人如此俯就,岂有不仰攀之理,便走近身来,□住夫人□□。夫人也不避侍儿的眼,也不推辞,两个互相递过尖□□嫩的□头□□□□了一回,才携手双双拥入罗帏。……”

       会试榜发,景期高中状元,皇上命高力士寻找,虢国夫人得知原来被她留住寻欢之人乃是新科状元,遂忍痛割爱,放钟景期出府,“两双泪眼儿,互相觑定,两人又偎抱了一回。只得勉强分开,各道珍重而别。”不久,景期被授官翰林承旨。葛太古因得罪安禄山,被贬范阳,携家前往。钟景欺登门拜葛御史落空。钟景期上本弹劾李林甫、安禄山弄权误国,被贬四川石泉司户。途中经剑峰山遇猛虎,赖猎户雷万春相救得以保命。雷有侄女天然,愿意以身相许,“景期吃了几杯酒,自己关了房门,走近天然身边,温存亲热了一番。倚到床边解衣就寝。一个待字山中,忽逢良偶,一个■■途次,反遇佳人,两人的快活,通是出于意外,那种□□绸缪之趣,不待言而知。”景期与天然相伴赴任。雷万春也去长安寻兄,遇落魄勇士南霁云,同投睢阳守御史张巡。

       安禄山反,葛太古被安逮捕入狱。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去睢阳,路过葛家,见葛明霞貌欲纳之为妾。

       葛明霞被安庆绪掠去,寄放在宦官李猪儿家中,劝其顺从。和李猪儿有来往的卫媪,深为葛明霞的贞节忠烈所感动,设计欲救葛明霞,但丫环红于想到,卫媪之计虽好,唯恐逃后仍被追回。便换穿**的衣服,“向庭中一块石上,将头狠撞下去,鲜血迸流而死”以绝安庆绪的后念。卫媪携**葛明霞和女儿卫碧秋逃出,后受到雷万春帮助,辗转回到长安。

       安禄山分兵两路,一路取南京,一路取睢阳。邱雍守将令狐潮奉安禄山部将尹子奇、史思明之命劝降,遭到当时任睢阳右骠骑将军的雷万春严辞拒绝。雷万春出城迎敌中埋伏,得南霁云救出,退回城中。一个月以后,粮食弓箭短缺,张巡设计从敌人手中夺粮夺箭。作者写道:“……密令军士,每人各束草人一个,头戴毡笠,身披黑衣。每一个用长绳一条系着,至二更时分,都将草人挂下城去。城头上呐喊起来,金鼓齐鸣。是夜月色朦胧,贼营中方始睡下。忽听到喊声震天,不知那里兵马到来,人不及甲马不及鞍,纷纷乱窜……三个贼将一齐来到营门首,催督军士射箭。真个万弩齐发,望着草人射去。那睢阳军看见他们中计,呐喊一发响了。又将草人好似提偶戏的一般,一来一往,一上一下,贼人看见,箭儿越射得紧了。自二鼓起至四鼓,忽然天上云收雾散,推出一轮明月。有眼快的早看见是草人了。南霁云、雷万春二将便命各军收起草人,高声道:‘多谢送箭’。那三个贼将,气得死去活来。睢阳城中各军,在草人身上,拔下箭来,齐送至张巡、许远二公处,计点共得箭五十六万二千有余。”雷万春守城连中六箭,端然不动,待敌将尹子将接近城墙之时,从脸上拔下一箭,向尹子奇射去,尹子奇应声落马。

       敌军围城日久,城中粮尽,作者写道:“粮草已尽了,张、许二公只得教军士杀牛马来吃。牛马吃杀尽了,只教取纸头树皮来吃。纸头树皮又吃尽了。只得教军士罗雀掘鼠来吃。可怜一个军士每日只罗得三五只雀,掘得六七个鼠。还有罗不着掘不着的。如何济得事。那些小户百姓人家,也都绝了粮。有那等游手好闲的人,纠集了饥民,往大户人家去抢米来吃。也有以公废私的倒箪食壶浆送到城上来,与军士们充饥。不多几日,连大户人家的米,也抢尽了。城中老弱饿死的填沟积壑,军士们就拆房椽子做了柴,割死人肉去煮米救饥。张、许二公无计可生……”

       张巡、许远甚至杀妾烹僮给军士们充饥果腹。作者写道:“吴夫人(张巡夫人)拾起剑来顺手儿一勒,刎死在地。张公听见一声响亮,回身看时,见吴夫人已是血流满地。死在堂上。张公大恸,向着死尸,拜了几拜,近前脱下他衣服,全身用剑剁开。分付火夫取去煮熟了,盛在盘中。叫军士捧了,自己上马,亲送至城上来。早有人晓得了,报与众军知道,众军还不信。只见张公骑马而来,眼儿哭得红肿,前面捧着热腾腾的肉儿,方信传言张公杀妾是真的。便齐声哭道:‘老爷如此忠心,小人们情愿死守,决无二心,这夫人的肉体,小的们断然吃不下的。’最后,军士们全都饿死。睢阳城被贼兵攻陷,南霁云撞下城头跌死,雷万春自刎,张、许二公被擒,推到帐前,厉声骂贼,从容就义,作者写道:“尹子奇、令狐潮,史思明三人,在帐中酣饮,分付手下将张巡、许远并擒获的军士,推至帐前。张公厉声道:‘逆贼为何不杀我。’尹子奇道:‘你到了此际,还要骂我们么?’张公道:‘我志吞反贼,恨力不能耳!’许公道:‘张公不要与逆奴斗口。我和你遥拜了圣上,方好就死。’张公道:‘兄言有理。’二公望西拜道:‘臣力竭矣,生不能报陛下,死当为厉鬼以杀贼!’尹子奇笑道:‘活跳的人奈何我不得,不要说死鬼。’张公道:‘你这狗奴不要夸口,少不得碎尸万段,只争来早与来迟耳!’尹子奇大怒,喝叫左右打落他牙齿。左右向前将张公牙齿尽行打落。张公满口鲜血,尚含糊骂贼。许公也大骂。尹子奇喝叫推出斩首。张、许二公神色不变,骂不绝口,引颈就刃而死。”

       郭子仪镇守朔方,听说安禄山起兵造反,即派大队兵马来救,遇太尉李光弼也统兵前来,二人合兵,将史思明、尹子奇杀得大败,贼兵逃往长安。安禄山摆宴于宜春院凝碧池旁,二班乐官领梨园弟子劝酒歌舞,众乐人歌不成声舞不成态。乐官雷海青宴上痛骂叛贼遇害,作者写道:“雷海清大叫一声,将手中的筝儿掷在地上哭道:“我乃雷海清是也,虽是瞽人(盲人),颇知大义。我想食君之禄,不能分君之忧,惟有一死,可报君恩。怎肯蒙面丧心,服侍你反贼。”禄山大怒,喝叫快快牵出砍了。尹子奇劈胸揪出,雷海清骂不绝口。尹子奇将他斩在凝碧池上,回身复旨。”

       玄宗入四川避乱,途中军士哗变,杨贵妃被缢死,肃宗即位。郭子仪、李光弼光复两京。钟景期任兵部尚书,领兵讨伐安史余党。葛明霞与卫媪、卫碧秋曾在洛阳附近的慈航净室落脚,被已经出家的虢国夫人收留。后来避难中几人失散。虢国夫人和卫碧秋重回慈航净室,葛明霞和卫媪则不幸落入打渔的沈蛇儿手中。葛太古初闻女儿殉节,悲不自胜,又从虢国夫人处得知明霞未死,欣喜万分,收卫碧秋为义女,并以己女的名义嫁给钟景期,钟景期误以为是葛明霞,自然惊喜,作者写道:“到了吉期,准备元宝彩缎,钗环礼物,牵羊担酒,大吹大擂送去。景期穿了吉服,自己上门纳聘。李白是媒人,面儿吃得红红,双花双红,坐在马上。军士吆吆喝喝,一齐来到安抚衙门里。葛太古出堂迎接,摆列喜筵,一则待媒人;一则请新婿。好不热闹。

       郭子仪修筑凝芳阁,选买天下美女设十美院,沈蛇儿骗卖葛明霞,入凝芳阁为第十院美人。葛明霞坚贞不屈,被郭子仪闻知,将明霞唤来仔细询问原委。作者写道:“子仪抬头把明霞一看,见他虽是粗服乱发,那种娉婷态度绰约可人。明霞上前道了万福,背转身立着,众皆大惊。子仪道:‘你是何等样人,在王候面前不行全礼?’明霞哭道:‘念奴家非是下流,乃是御史葛太古之女葛明霞,避难流落,误入奸人圈套,赚到此处。望大王怜救。……’子仪道:‘夫人不必悲伤,令尊已升御史中丞,奉旨在东京安抚。尊夫钟景期做了兵部尚书,讨平了安庆绪,适才圣旨封为平北公,现今驻扎范阳。老夫明日奏闻圣上,送你到彼处成亲便了。’”

       郭子仪奏闻皇上,御赐完婚。钟景期凯旋班师回朝,娶葛明霞、雷天然、卫碧秋。景期官至大学士知平章军国大事,做了二十余年宰相。作者写道:“一日,(景期)同三位夫人在锦香亭检书,检出虢国夫人遗赠的诗笺。看了忽然猛省道:‘宦海风波岂宜贪恋,下官意欲告休林下,三位夫人意下如何?’明霞、碧秋齐道:‘曾记慈航静室中达摩点化之言说:“得意浓时便须回首”,相公之言甚合此意。’景期遂上表辞官,天子准奏,命长子钟绍烈袭封了平北公。葛太古已先告老在家,与景期终日赋诗饮酒。景期与三位夫人欢和偕老,潜心修养,高寿而终。后来子孙蕃衍,官爵连绵。”

王维曾在安禄山叛军中任职,后来唐肃宗为何没有追究?

       1、赏析

       《凝碧诗》是唐朝诗人王维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于公元756年王维被安禄山叛军软禁在洛阳寺庙时期。一日,安禄山在凝碧池上设宴,胁迫梨园乐工演奏音乐,乐工相对泪下。

       著名乐工雷海青摔碎乐器拒演,被叛军肢解于试马殿。友人裴迪前来探望王维,并告之此事,王维听罢悲愤交加,随口吟成此诗。诗歌通过描写安禄山作乱、都城沦陷的凄凉景象,表达自己的亡国之痛和悲悼感慨。

       1、原文

       《凝碧诗》

       唐代王维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落叶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2、译文

       千万老百姓由于安史之乱带来的战祸二伤感难过,文武百官什么时候才能再朝拜唐天子呢?秋天槐树的叶子落在空荡荡的皇宫中,在凝碧宫里面正演奏着各种乐器。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五载( 756),安史叛军攻陷长安,唐玄宗带着杨贵妃、杨国忠及部分朝臣仓皇出逃。当时王维官拜给事中,没有来得及跟着玄宗跑,结果被安史叛军俘获。

       为了不给叛军干事,王维自己服药闹了痢疾,同时他又伪称有哑病,企图以此来逃脱叛军的纠缠。可是安禄山素闻王维大名,很喜欢他,于是专门派人把他送到了东都洛阳,软禁在寺庙中,强迫他接受伪职。

       但王维仍称病,坚决不参加任何活动。安禄山攻陷两京,又当上了大燕皇帝,过上了歌舞宴饮的生活。有一次,安禄山在凝碧宫大宴其徒,场面也非常热闹,但其所用乐工均为唐朝皇家的梨园弟子。

       看到安禄山及其部将们那得意、嚣张的情形,那些被迫作了伪官的人心里都十分难过。王维因心情悒郁,称病未参加这次宴会。

       会后,他的好朋友裴迪来看他,向他讲述了安禄山在凝碧宫中凝碧池上饮宴奏乐的情景,王维听后也为之伤心落泪,于是写下了这首《凝碧诗》。

       后来唐王朝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凡是作过安禄山伪官的人,都要分等定罪,王维当然也在其中。此时王维将此诗送给唐肃宗看,肃宗看过,嘉赏王维有气节,还能想着唐朝的皇帝。

       而这时王维的弟弟王缙已官至刑部侍郎,王缙请求肃宗削去自己的官职来赎哥哥的罪,于是唐肃宗法外开恩,没有给王维定罪,只是降职为太子中允。

       王维虽因一首《凝碧诗》表达了自己的忠心,免去了一场大的灾难,但是经过安史之乱这场政治风波之后,王维的政治热情进一步衰退。

       他虽然名义上还在朝为官,历任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给事中、尚书右丞,官职步步高升,但他却越来越远离政治。

王维著名的山水画有哪些王维的画诗配画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这样一位被后世尊为?诗佛?的田园诗派代表人物,却也曾有过让人匪夷所思的经历。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长安被安禄山叛军攻破,王维恰于此时被俘,陷身贼营、接受伪职。按照当时律法,谋反大罪于朝廷而言难有宽宥。可是王维却在长安被官军收复之后,不仅未被治罪,还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更被任为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唐庭如此大度,非但未曾责难王维,反而继续予以重任呢?

       首先,王维在被叛军抓获之后,并不甘心从贼,很快就服下痢药(泻药)自残身躯,口喑不语,抗拒贼命。怎料安禄山素来重视他的才华,强逼其出任伪官,并派人胁迫王维,将其扭送至洛阳,囚禁在菩提寺中。王维的拘禁之所残破不堪,虽有负责看管的叛军小卒,但却允许其朋友前来看望。关中名士裴迪就曾到往菩提寺,并亲眼见到王维的遭遇,二人向西哭泣许久。

       其次,安禄山手段残忍,让王维触目惊心。攻入长安以后,安禄山曾大摆宴席招待叛军诸将,并命皇宫象奴将上苑驯养的大象牵来助兴。唐玄宗时期,皇帝饮宴之际,这大象就双腿跪地,用鼻子卷着酒杯献给皇帝,安禄山也想获得如此礼遇。不料大象是最通人性的,当它发现南面而坐的并非天子之后,竟然僵持不动。象奴催促再三,大象却卷起酒杯抛到一边。这激怒了安禄山,将上苑大象尽数杀了。对于那些不愿服务于自己,还忠心于大唐的人往往残忍无比。一日,安禄山在凝池强迫一些乐工为自己奏乐,在刀枪威逼之下,乐工们的曲调断断续续,梨园子弟因家园被毁而哽咽不断,这触怒了安禄山。其中一个名叫雷海清的乐工不堪其辱,将琵琶掷落大喊自己是大唐皇家梨园子弟,怎堪忍辱。于是,被安禄山残忍肢解。

       这两件事情对王维的触动很大,悲愤之下,他写出了一首诗《凝池》,暗地表达自己的愤怒和无可奈何。此事当时被王维私底下写给了好友裴迪,后来被其泄露出来,让唐肃宗获悉。

       第三点也非常重要,那就是安禄山更看重王维的名望,并没有赋予他实质官职。王维出任伪职之后,依然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并没有做过伤害朝廷的事情。反而他的弟弟王缙从唐玄宗离开长安入蜀到马嵬坡之变,一直追随在唐肃宗身旁,颇受皇帝信任。王缙当时是刑部侍郎,他表示愿意削爵以替兄赎罪。

       后来唐肃宗亲召裴迪,详细听闻了王维的事迹,并处于对王缙的敬重,仅仅降了王维的官职。后来王维被升为尚书右丞,而他的弟弟王缙则官居宰相。

王维的《画》

王维《画》

王维著名的山水画有哪些?

急急急急!!! 王维有那些画!!

王维的《画》原文是什么?

王维的《画》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王维《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译文〗

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

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

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点评〗

此诗把画景于实景对照描述,

显示了画的形神兼备。

望采纳!

王维著名的山水画有哪些?

传世作品有《雪溪图》,绢本、墨笔画。纵36.6厘米,横30厘米。坡石有渍染似无勾皴,无款。有宋赵佶标题“王维雪溪图”。图录于《中国名画宝鉴》。此《雪溪图》构图平远,可分为近景、中景、远景三段。近景左下方一座披着素纱的木拱桥把人们引入一个冰雪天地;中景是一条结冰的大河,横卧在画卷中部,水平如镜,波澜不兴;远景,河对岸雪坡、树木、房舍等平卧于黑水之上,掩映于茫茫白雪之中,使画面更加深远。纵观全图,可使观者沉浸在一片宁寂的山村境界之中,仿佛有雪花飘落和行人脚步声悄悄传入耳畔。此画无款。右上角有赵佶题字“王维雪溪图”,故长期以来认为是王维唯一的山水作品流传至今。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guiren-news/newsimg/49297-2.jpg

王维《袁安卧雪图》,其中雪中芭蕉的意喻得到后世的推崇,这种超越于生活常理之外的艺术处理,确立了“神情寄寓于物”的表现手段,也进一步深化了“意在笔先”的思维方式。王维最重要的成就在于开创了诗情画意的境界,诗与画在意境上的交融,赋予了真正的气韵生动的美感,从此诗的情怀进入了绘画,逐渐成了重要的审美标准之一。

王维以画山水最著名,其所画《辋川图》,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此外还善于画人物及罗汉。亦作壁画。

还有《伏生授经图》,《长江积雪图》,《雪中芭蕉》等

急急急急!!! 王维有那些画!!

王维有一幅画《雪中芭蕉》,是中国绘画史里争论极多的一幅画,他在大雪里画了一株翠绿芭蕉。大雪是北方寒地才有的,芭蕉则又是南方热带的植物,“一棵芭蕉如何能在大雪里不死呢?”这就是历来画论所争执的重心,像《渔洋诗话》说他:“只取远神,不拘细节。”沈括的《梦溪笔谈》引用张彦远的话说他:“王维画物,不问四时,桃杏蓉莲,同画一景。”

探讨王维这幅画之前,有必要强调一个本来完全没有必要强调的问题,即该画名为《袁安卧雪图》,是一帧历史人物故事画,而绝非景物画,只因存在“雪蕉”问题,故后人习以《雪中芭蕉》代而称之。因此,讨论该画是不可以脱离袁安其人以及其卧雪故事背景,就“雪蕉”而奢谈“雪蕉”。

袁安,东汉人,《后汉书》有传,生平许多事迹均为后人所称道。唐章怀太子注《后汉书·袁安传》时援引汉魏周裴《汝南先贤传》载: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自出按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也。

此即袁安最为后人推崇备至的卧雪故事,王维《袁安卧雪图》即以此题材所作。 袁安卧雪的故事,在古代极有影响,成为传统文学和绘画广为引用的典故和题材。

但是后代喜欢王维的人替他辩护的更多,宋朝朱翌的《猗觉寮杂记》说:“右丞不误,岭外如曲江,冬大雪,芭蕉自若,红蕉方开花,知前辈不苟。”明朝俞弁的《山樵暇语》谈到这件事,也说都督郭_ 在广西:“亲见雪中芭蕉,雪后亦不坏也。”明朝的王肯堂《郁冈斋笔麈》为了替王维辩护,举了两个例子,一是粱朝诗人徐_好一首诗:“拔残心于孤翠,植晚玩于冬余。枝横风而色碎,叶渍雪而傍孤”来证明雪中有芭蕉是可信的。一是松江陆文裕宿建阳公馆时“闽中大雪,四山皓白,而芭蕉一株,横映粉墙,盛开红花,名美人蕉,乃知冒着雪花,盖实境也。”

这原来是很有力的证据,说明闽中有雪中的芭蕉,但是清朝俞正燮的(癸已存稿)又翻案,意见与明朝谢肇_的《文海披沙》一样,认为“如右丞雪中芭蕉,虽闽广有之,然右丞关中极雪之地,岂容有此耶?”谢肇_并由此提出一个论点,说:“作画如作诗文,少不检点,便有纸漏。......画昭君而有帷帽,画二疏而有芒跃,画陶母剪发而手戴金驯,画汉高祖过沛而有僧,画斗牛而尾举,画飞雁而头足俱展,画掷骰而张口呼六,皆为识者所指摘,终为白壁之暇。”期期认为不论是作什么画,都要完全追求写实,包括环境,历史,甚至地理等等因素。

整理了这些对王维一幅画的诸多讨论,每个人讲的都很有道理,可惜王维早就逝去了,否则可以起之于地下,问他为什么在雪中画了一株芭蕉,引起这么多人的争辩和烦恼。

推想王维在作这幅画时,可能并没有那么严肃的想法,他只是作画罢了,在现实世界里,也许“雪”和“芭蕉”真是不能并存的,但是画里为什么不可以呢?

冯超然绘袁安卧雪图

记得《传灯录》记载过一则禅话:六源律师问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

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六源又问:“一切人总如师用功否?”

师曰:“不同,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

这一则禅话很可以拿来为雪中芭蕉作注,在大诗人、大画家,大音乐家王维的眼中,艺术创作就和“饥来吃饭,困来即眠”一样自然,后代的人看到他的创作,却没有那样 自然,一定要在雪里有没有芭蕉争个你死我活,这批人正是“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此所以历经千百年后,我们只知道王维,而为他争论的人物则如风沙过眼,了无踪迹了。我并不想为“雪中确实有芭蕉”翻案,可是我觉得这个公案,历代人物争论的只是地理问题,而不能真正触及王维作画的内心世界,也就是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雪中真有芭蕉为王维所眼见,是写景之作,另一种是雪中果然没有芭蕉,王维凭借着超人的想像力将之结合,做为寓意之作。也就是“精于绘事者,不以手画,而以心画”的意思。王维是中国文学史、绘画史、音乐史中少见的天才。

在文学史里,他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齐名,被称为“诗佛”。在绘画史里,他和李思训齐名,李思训是“北宗之祖”,王维是“南宗之祖”,是文人画的开山宗师,在音乐史里,他是一个琵琶高手,曾以一曲《郁轮袍》名动公卿。十五岁的时候,王维作了《题友人云母障子诗》、《过秦王墓》,十六岁写《洛阳女儿行》,十七岁赋《九月九肾忆山东兄弟》,十九岁完成《桃源行》、《李陵泳》诸诗......无一不是中国诗学的经典之作,十九岁的王维中了解元,二十一岁考上进士,他少年时代表现的才华,使我们知道他是个伟大的天才。

王维也是个感情丰富的人,他留下许多轶事,最著名的有两个,当时有一位宁王,有宠姬数十人,都是才貌双绝的美女。王府附近有一位卖饼的女子,长得亭亭玉立,百媚千娇,非常动人,宁王一见很喜欢她,把她丈夫找来,给了一笔钱,就带这女子回家,取名“息夫人”,一年后,宁王问息夫人:“你还想以前的丈夫吗?”她默默不作声。于是宁王把她丈夫找来,彼此相见,息夫人见了丈夫泪流满颊,若不胜情。宁王府宾客数十人,都是当时的名士,看了没有不同情的。宁王命各人赋诗,王维即席作了《息夫人怨》:“莫以今时完,而忘旧日思;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宁王看了大为动容,于是把息夫人还给她的丈夫。

另一个是安禄山造反时,捕获皇宫中的梨园弟子数百人,大宴群贼于凝碧寺,命梨园弟子奏乐,他们触景生情不禁相对流泪,有一位叫雷海清的乐工禁不往弃琴于地,西向恸哭,安禄山大怒,当即将雷海清肢解于试马殿。王维听到这个消息,写了一首十分深沉的诗:“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奉管弦。”

从王维的许多小事看来,虽然他晚年寄情佛禅,专写自然的田园诗篇,在他的性灵深处,则有一颗敏感深情,悲天悯人的心,这些故事,也使我们更确信,他的绘画不能 光以写实写景观之,里面不可免的有抒情和寄意。

他自己说过:“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新唐书》的王维本传说他:“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工以为天机独到,学者所不及也。”我认为,一位“意在笔先”、“天机独到”的画家,在画里将芭蕉种在大雪之中,并不是现实的问题,而是天才的纤运。

王维的诗作我们读了很多,可惜的是,他的绘画在时空中失散了。故宫博物院有一幅他的作品《山阴图》,花木扶疏,流水清远,左角有一人泛舟湖上,右侧有两人谈天, 一人独坐看着流郛,确能让人兴起田园之思。据说他有两幅画《江山雪雾图》、《伏生授经图》流落日本,可惜无缘得见,益发使我们对这位伟大画家留下一种神秘的怀念。

历来伟大的艺术家,他们本身就是艺术。以《雪中芭蕉》来说,那棵芭蕉使我们想起王维,他纵是在无边的大雪里,也有动人的翠绿之姿,能经霜雪而不萎谢。这种超拔于时空的创作,绝不是地理的求证所能索解的。在造化的循环中,也许自然是一个不可破的樊笼,我们不能在关外苦寒之地,真见到芭蕉开花;但是伟大的心灵往往能突破樊笼,把大雪消溶,芭蕉破地而出,使得造化 的循环也能有所改变,这正是抒情,正是寄意,正是艺术创作最可贵的地方。寒冰有什么可畏呢?王维的《雪中芭蕉图》应该从这个角度来看。

王维的《画》原文是什么?

原文如下: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翻译如下: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注释如下:

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惊:吃惊,害怕。

《画》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

远看山有色

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作者王维简介如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好了,今天关于“雷海清”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雷海清”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