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歇后语 成语歇后语

采莲赋_采莲赋原文及翻译

ysladmin 2024-05-02 人已围观

简介采莲赋_采莲赋原文及翻译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采莲赋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采莲赋要怎样解释?2.《采莲赋》全部翻译3.女子手捧莲

采莲赋_采莲赋原文及翻译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采莲赋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采莲赋要怎样解释?

2.《采莲赋》全部翻译

3.女子手捧莲花的古风诗。要整齐!

4.《荷塘月色》中《采莲赋》的作用是什么

5.采莲赋》和西洲曲在内容,情感共同有什么特点

6.采莲赋的赏析谁有?

采莲赋_采莲赋原文及翻译

采莲赋要怎样解释?

       采莲赋注释:①文波:有纹的水波。②芰荷:出水的荷,指荷叶。③绿房:花苞。花未开前包着花的小叶片,呈绿色,故名。翠盖:青绿色枝叶茂密,如同华盖。④素实:白色果实,指藕。黄螺:莲子,色黄而有细纹。⑤妖童媛女:穿着艳丽、情态妩媚的少男少女。⑥心许:赞许。⑦鹢首:指船。鹢,水鸟名。古人常画鹢首于船头,故称船为鹢或鹢首。⑧羽杯:即羽觞,状如羽翼的酒杯。此连上句说,男男女女十分喜爱莲花,因而恋恋不舍,拨回坐船,为表喜悦之情,加倍饮酒。⑨迁延:拖延时间。顾步:看着脚下。此句说,女子故意拖延,羞答答低头而视。⑩兰桡:极好的桨。罗:丝织品做成的垫子。菊泽:菊花的光泽。反:通“返”。此句说,菊花尚未开放。梧台:战国时齐有宫叫梧宫,所在之台称梧台。此句说,视野开阔。荇:荇菜。钏:镯子。容与:徘徊不进。渚:水中小洲。碧玉:《乐府诗集·吴声曲辞·碧玉歌》引《乐苑》云:“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汝南:郡名,治所在河南上蔡。此连上句说,男女两情相愿,欲结为夫妇。荐:献给。袭:穿。此句说,愿男子品行高洁,如同芙蓉。

《采莲赋》全部翻译

        绎:采莲赋萧

        绎

        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于时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袸,菊泽未反,梧台迥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枉诸。歌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赋,经过东晋一段沉寂之后,在宋齐时代曾呈现一派崭新气象,而到了梁代,赋风又有变化。在内容上,宋齐时代的沉重的人生感受减少了,而以表现情思恣纵为其特色。在形式上,大都篇幅短小,清辞流溢,物色鲜明,情思绵密。萧纲、萧绎各有一篇《采莲赋》,都是写采莲女的情态,而萧绎一篇写得更为流丽鲜活,人物神态及其活动环境,描写得极为精美细致,呈现出一种鲜丽而疏畅的风格。

        头四句写莲,从茎到花,到叶,到蓬,一一写来,美不胜收。文波、翠盖、绿房、黄螺,是形态美;而紫、红、绿、黄各种颜色的对比与搭配,则是色彩美。开篇先把莲的天生丽质呈现于读者面前,为后面写人创造了美的环境。

       

        莲的美惹得游人心醉了。看吧,漂亮的男童,美丽的少女,一边荡桨,一边称赞不已。彩船徐徐开来,船上杯盘交错,游者乐而忘返,真可谓“钟箭自徘徊,皇堂荐羽杯”(江总《侍宴临芳殿》),这是写游者的盛况与盛情。

        自“棹将移而藻挂”以下十四句,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写采莲女的举止、言笑、神情、意态。桨未举已有水藻牵挂;船未动早见浮萍漾开,真是情味缠绵,妙趣横生。细看那釆莲女子,纤腰素装,轻盈洒脱,宛若花枝,却不失矜持。为不湿衣裳,她们躲闪身躯,从而发出轻轻的嘻笑;为避免船倾,她们挪动位置,从而敛起衣襟。当她们来往在池上、穿梭于莲丛时,水花随兰桨飞溅,罗衣被芦花漫侵,荇菜挂到衫上,而那长长的菱角竟与手镯绕到一处。这一段从采莲女的形态、步态、神态、意态,到劳作时的举止、动作及繁忙景象,一一铺陈,井然有序。作者以欣赏者的目光观察、描绘采莲人,虽然未能理解劳动者的艰辛,却也写出了洋溢在采莲女身上的蓬勃活力和劳动的韵律及其动人魅力。

        篇末写采莲女劳动之余,悠闲自得,从容而歌。歌辞清丽而不失质朴,坦率而不失真纯。“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枉渚”,是写实,也是用典。《诗经·邶风·柏舟》“泛彼柏舟,以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诗经·鄘风·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髡彼两髦,实为我仪……”二者均为女子恋情之诗,前者是女子不遇其夫、无可告语的自伤之辞;后者是少女要求婚姻自主的心声。“枉渚”,可释作水边弯曲之处,同时又是地名,沅水之滨有枉渚,在《楚辞·九歌》中,是湘君与湘夫人的恋爱之所。作者暗用《诗经》、《楚辞》,意在用古代民歌的情味,创造一种柔密氛围,主人公在温情脉脉、思绪绵绵之中歌唱《采莲曲》,意蕴格外浓郁。

        文中因人写莲,以莲托人,人因莲而高洁秀丽,莲因人而富有灵气。咏物、写人融为一体,通篇显得玲珑而富有韵味。近代文学史家对萧纲、萧绎的作品,包括他们的《采莲赋》,一般评价不高,并认作浮糜之品,实在有欠公允。

女子手捧莲花的古风诗。要整齐!

       漂亮的少年、美貌的少女,心心相印采莲去。首船头来回转,交杯频递笑把爱情传。桨板轻摇水草紧绊,船头微动浮萍才分开。姑娘身材多窈窕,白绸衫儿束细腰。情意绵绵难分割,恋恋不舍把头回。春末夏初好季节啊,叶儿正嫩花儿才开。撩水逗乐笑微微,怕水珠溅身弄湿衣。忽然又觉船儿斜,急忙收起绫罗裙。

《荷塘月色》中《采莲赋》的作用是什么

       《采莲赋》萧绎

       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yì)首徐回,兼传羽杯。櫂(zhào)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褠。菊泽未反,梧 台迥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歌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官窑提诗》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采莲赋》和西洲曲在内容,情感共同有什么特点

       《荷塘月色》中《采莲赋》的作用:追求散文的舒展,拓开一笔,引用故事,产生形散而神不散之效。进一步反衬此时此地“荷塘月色”的“静”。

       原文(节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 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采莲赋》译文:

       值此时节中的俊男美女,摇起船儿心中荡漾柔情。鷁形画船迂回慢进,雀状酒杯传递频频。水草挽住船桨不肯离去,浮萍移开偏为船儿放行。美女摆动娇柔的细腰,欲行又止几番回眸传情。夏季刚刚开始春意尚未散尽,鲜嫩的荷叶映衬着初开的荷花。生怕沾湿衣裳而低声浅笑,担心船儿倾覆而紧紧抓住衣襟。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

       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

       这篇散文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

采莲赋的赏析谁有?

       美爱情、歌颂青春。采莲赋和西洲曲在内容,情感共同有的特点是美爱情、歌颂青春。采莲赋,作者王勃,唐代诗人。上元二年(675),王勃南下交趾省父,途经九江入鄱阳湖,见到满湖芙蓉,娇艳欲滴,又不满于历史上文人所作的逸曲妙韵,认为这些作品大都“权陈丽美,粗举采掇”,于是提笔作赋,以表心中之意。

       名家点评

        清人许梿《六朝文絮笺注》卷一:体物浏亮,斯为不负。

        近人尹赛夫等《中国历代赋选》:《采莲赋》描写了一幅江南“妖童媛女”荡舟采莲的风俗画面,但这并非是民间劳动女性的采莲生活的再现,而是融透着作者帝王后苑生活情趣的作品。赋中占据画面主体的是莲花丛中的`采莲媛女的形象,作者所着意描写的是女性的声色与容态。赋末之歌,以采莲女因持莲花、荷叶进荐“君子”,希望君子“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隐蕴投以木桃,永以为好之意。此赋篇幅短小,婉丽多情,清美自然,具有典型的南朝赋体的风格特色。

       作者简介

        萧绎(508~554),字世诚,自号金楼子,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南朝梁武帝第七子。初封湘东王;侯景作乱,萧绎命王僧辩等讨伐,事平,在江陵即帝位,是为梁元帝。在位三年,后西魏军陷江陵,萧绎遭虏被杀。他是南朝著名的宫体诗人,其诗赋轻靡绮艳,情感浓郁。平生著作甚多,然大都散佚。今存明人辑本《梁元帝集》。

       好了,关于“采莲赋”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采莲赋”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